电子信息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通知公告

电子信息基础实验中心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工作总结会议

发布:2022年12月18日 13:53             浏览量:0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电子信息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电子信息类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校长牵头,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处参与,全面负责本、专科学生电子信息类实验教学工作。 其中,2022年为全校学生5371人次开设实验,教学人时数为172050。示范中心目前拥有的实验教学资源主要包括,296个实验项目,其中基础实验项目145个,专业实验项目68个, 综合性实验项目57个,创新创业实验项目26个,新出版编撰实验教材、指导书总计4种。

示范中心通过“双线架构”,示范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各种项目、实验和比赛活动,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2022年,承办并组织我校46名学生参加“大唐杯” 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

二、教学改革与科研成果

电子信息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紧紧围绕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这一主线,通过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实施团队,配备专业教师给予指导,并采用工作量认定、 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开放、经费支持、评奖评优等激励措施,保障该类综合实践项目或课题的实施,努力做到教师指导、教学与实践内容、 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等由第一课堂(专业实践教学)向第二课堂(专项实践活动含学科竞赛)、第三课堂(创新创业活动)延伸。示范中心教师新获得省级先进教学成果8项, 申报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新开发实验课程1门,新开发实验教学设备仪器1套,已具备自研设备仪器7种。

三、人才与基本建设

(一)人才情况

目前示范中心拥有38位教师,固定人员19人,流动人员19人,正高级职称占10%,副高级职称占53%,中级职称16%。

(二)示范中心基本建设

电子信息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年度运行实验室22个,面积2776㎡,较上一年面积增加15.28%。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设有防火、防盗,防爆基本设备和措施。 制定全面、完善、细致的管理条例与措施。实验室装备有安全监控等系统,为实践人员和实践设备提供安全保障。

示范中心副主任带队,非疫情管控期间,每月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完成安全记录3份。每门课程开始前对师生开展安全教育,加强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完成安全教育记录若干。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信息化建设是电子信息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心网址年度访问量突破6000人次,逐步开始规划建设虚拟课程资源虚拟实验室,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规范, 明确教师和学生在实验教学平台上的行为准则和责任,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效运行和教学秩序的维护。新上线4门线上课程,合计开展14门线上课程,新建虚拟实验室平台两套, 全力保障学生在线学习的学习效率,推动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二)开放运行

实验教学中心充分利用各实验室的资源,开展实验技能竞赛、技能培训等科研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参与性。3个开放实验室2022年接纳多个学生团队参与科研、 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也成为我校大学生参加各级科研创新竞赛的重要支撑平台。

在实验室安全运行的要求和基础上,示范中心开放实验室的高端仪器为所有学生科研活动共享,充分利用创新开放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人员指导培训等人力物力资源,建立实验设备先进、 安全规范、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实验中心,构建面向全校及社会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五、大事记

近日,中国网、今日头条、腾讯、搜狐、网易、成都名校网等多家媒体,对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发的虚拟仿真课程在2022年四川省仿真创新应用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进行了报道。

报道介绍,获奖的“环保治理的无人机设计与应用” 虚拟仿真课程,由该校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团队主持开发,课程以国家绿色环保发展战略为指引,结合无人机对环境治理的应用, 引入了无人机结构初识、飞行姿态的认知、通讯基础、系统建模、时域频域分析等教学内容,课程最终带领学生设计一台具有环保治理功能的无人机。 该课程展现了一门虚拟实验课程如何通过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同时,该课程还获得了软件著作权。

报道提到,本次大赛全省有近40所学校参加,先后经历了初赛、复赛和决赛,共有175支队伍进入决赛。决赛阶段,专家从仿真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技术性、艺术性、说课等方面, 全面对仿真课程进行评选,最终,全省有80个作品获奖。其中,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获得高教组二等奖,并成为高教组仿真教学应用赛道中唯一一所获奖的民办院校。

报道说,四川省仿真创新应用大赛由四川省教育厅和工信部人才中心主办,旨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数字仿真技术应用,提升高校仿真技术创新应用意识,搭建仿真技术产学研用融合的高质量平台, 加强院校仿真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助力国家相关重点领域产业转型。

六、下一年发展思路

(一)加强强化线上教学资源建设

针对新冠疫情的影响,加强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远程教学平台和工具,确保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推动教师线上授课能力的提升, 培训教师使用在线教学工具和平台,保证教学的连续性和质量。

(二)加强远程实验教学

探索远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虚拟实验室、远程实验设备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具有真实性和交互性的实验教学体验。加强对远程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教学资源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推进教师在线培训

加强对教师的在线培训和专业发展支持,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和资源,帮助教师提升在线教学和远程实验教学的能力,同时加强教师对教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对教学方式的挑战。

(四)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的消毒和通风工作,确保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安全。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实验室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追溯。

(五)加强与企业合作

积极与电子信息行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行业资源,推动产学研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远程实习和实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促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