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实验中心)2020-2021学年部门工作总结 |
||||||||||||||||||||||||||||||||||||||||||||||||||||||||||||||||||||||||||||||||||||||||||||||||||||||||||||||||||||||||||||||||||||||||||||||||||||||||||||||||||||||||||||||||||||||||||||||||||||||||||||||||||||||||||||||||||||||||||||||||||||||||||||||||||||||||||||||||||||||||||||||||||||||||||||||||||||||||||||||||||||||||||||||||||||||||||||||||||||||||||||||||||||||||||||||||||||||||||||||||||||||||||||||||||||||||||
部门: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教务处 |
总结人: 彭光辉 |
总结时间:2021.6.24 |
||||||||||||||||||||||||||||||||||||||||||||||||||||||||||||||||||||||||||||||||||||||||||||||||||||||||||||||||||||||||||||||||||||||||||||||||||||||||||||||||||||||||||||||||||||||||||||||||||||||||||||||||||||||||||||||||||||||||||||||||||||||||||||||||||||||||||||||||||||||||||||||||||||||||||||||||||||||||||||||||||||||||||||||||||||||||||||||||||||||||||||||||||||||||||||||||||||||||||||||||||||||||||||||||||||||||
部门学年目标完成情况 |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计算机学院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在计算机学院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好完成计算机学院学年目标任务,成功申报四川省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成功申报四川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两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专业,初步完成计算机学院核心竞争力“产教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计算机学院核心竞争力简称ABCDES,由理念、方法和平台三部分组成,理念是通过产教一体化,促进人力资本化,实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社会角色转化;方法是面向产业布局专业,平台是人才培养方案数据中台。下面从计算机学院核心竞争力建设和本学年目标完成情况两方面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 计算机学院核心竞争力建设
一、理念:产教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产教一体化,促进人力资本化,实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社会角色转化。产教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理念在计算机学院管理团队形成共识,并通过多种形式对计算机学院师生开展多宣贯。
二、方法:面向产业布局专业ABCDES 计算机学院现有人工智能、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安全六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云计算计算、大数据计算和信息安全应用技术四个专科专业;信息时代有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计算(C),大数据(D)、边缘计算(E)和网络安全(S)六大重要产业;为此,我们对标产业需求定位专业发展方向,开展专业建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三个专业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网络安全产业对应;软件工程最初设立就是云计算方向;网络工程专业各个学校建设方向有所不同,有走系统集成方向的,有走物联网方向的,有走网络安全方向的,这些专业方向有一个共同主题是网络,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也走过了类似道路,区块链应用基础是对等加密网络,我们现在将网络工程专业定位在区块链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传统老牌专业,几乎每所高校都在开设,同质化程度高,现在很多计算机类的新专业都与计科有关,正因为这些新专业基于计科成长起来,也把计科这个专业原先的发展领域几乎抽空了,随着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的到来,我们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选定边缘计算方向,旨在使计科专业这颗老树长出新芽,这里的边缘计算不是扩展版的物联网技术,而是万物智联场景的最小计算单元,我们将以鸿蒙系统和RISC-V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培养万物智联时代的急需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把面向产业的专业布局简称为ABCDES。 计算机学院按照ABCDES专业布局,我们已完成了2021级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和新生课程设计。
三、平台:人才培养方案数据中台CPDC 传统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依据是市场调研+专家意见,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互联网开源信息越累越丰富,为我们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了海量数据支撑。今年,我们在培养方案的编制过程中,采用了大数据+市场调研+专家意见组合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培养方案的编制完成了培养方案数字化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验证,初步完成了数字化培养方案原型设计。数字化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几部分: 1、数据基础。为保证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合规性,数字化培养方案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数据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国家标准:本科教育国家质量标准和教育部相关政策; (2)产业需求: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主流招聘网站及头部企业网站(如:技术白皮书、产品资料、应用场景、用户需求等); (3)竞赛作品:学科竞赛要求及获奖作品分析; (4) 技术论坛。 2、技术基础。主要采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从上述四类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提供事实依据、科学方法、数据支持、技术支撑。 3、课程体系。通过对开源信息的分析,提取热门岗位、热门技能等信息,输出包含学科通识课(S)、产业通识课(I)、特色课程(C),前沿技术课(A)、在内的SICA课程体系。其中: (1)学科通识课(S):学科通识课的设置主要参考国家标准、教育部相关政策、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文件中所要求的学科基础课程; (2)产业通识课(I):产业通识课的设置主要参考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产业需求数据及岗位需求数据分析结果; (3)特色课程(C):特色课程以课程包形式呈现,从岗位群出发倒推课程包的建设。 (4)前沿技术课(A):前沿技术课的设置主要参考头部企业技术白皮书和技术论坛资料; SICA课程体系精准产业需求,同时对接现有课程设置中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实践课等模块的设置,对接关系如下表所示:
4、技术平台: 目前,我们已数字化人才培养方案原型设计和关键技术验证。 第二部分 学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党建工作 本学年度党建工作重点是进行党史学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继续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学习党史主题教育,坚持服务师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我系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一)党组织的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各支部班子,定时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制度化常态化。 取得成效:(1)重新构建计算机学院与行知学院联合党总支的党组织结构,建设成立8个党支部(教工党支部2个,学生党支部6个);(2)主要党政领导干部双向进入,教工党支部书记选配“双带头人”进行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选配富有工作经验的辅导员担任;(3)定时开展“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二)学习及思想政治建设 狠抓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三会一课”,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理论重点,师生党员全员覆盖。通过开展理论学习竞赛、实践教育活动等形式严把党员发展,加强了党员教育。 取得成效:(1)学习强国积分,师生党员整体学年度平均提高超6000分,在全校学习强国工作中处于领先位置。(2)开展“一支部一项目”工作,让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实践教育,服务更广大师生。(3)受到高新西区顺江社区推荐,张明入选“成都市基层理论人才”。(4)张明、黄曼绮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入选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四川师范大学主编的《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师风采录》(第四辑)。(5)受学校党委聘请,张明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点亮初心”宣讲团讲师。 (三)“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主题教育 在开展“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主题教育中,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标对表的开展各项工作。以主题教育查漏补缺,同时狠抓党风廉政专题教育,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全体党员进行党风廉政学习。 取得成效:(1)主题教育主要通过自查、座谈、走访、整改等工作开展,张明主持召开专题会议5场,为学生上专题党课2场,工作整改完成率100%;(2)召开党风廉政会议,完成全体党员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3)创新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学党史、迎校庆,维护国家安全”先进学生事迹报告会,以先进事迹带动身边同志,该活动被“中国网、搜狐、今日头条、成都名校网、百度”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四)创新党建工作 通过推动构建学校与社区、企业、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联动,将广大师生党员自身优势,服务到社会,产生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初步推动构建“大党建”格局。 取得成效:(1)推动构建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与四川安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党支部达成“先锋同行号”校企党组织共建新模式;(2)推动构建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与毛主席视察红光纪念馆达成“红色计忆”党员教育实践基地的合作;(3)与中海社区、清江社区进一步夯实“社区青年号”建设工作;(4)校社工作受到校外关注,成都医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到计算机学院与行知学院联合党总支调研党建工作;(5)张明主持提交的《“社区青年号”融合性校社共同体建设计划》参评第六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评选(评选结果未出)。 (五)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2020年度党建工作中,计算机学院积极夯实党组织建设,加强了自身业务能力,提升了服务学校师生的技能,切实推动构建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 取得成效:(1)教工第二党支部获评2021年四川省教育工委“争先创优”基层样板党支部及校级样板党支部,教工第一党支部获评校级样板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张明被授予2021年“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陈轲、康原钧被授予“优秀党员”称号;教工第二党支部被授予“优秀党支部”称号;(3)张明主持的《民办高校党组织服务社会基层文化发展研究》获批为2020年四川民办教育协会重点项目。 二、教学工作 一年来,在校领导的领导下、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计算机学院全体教师以教学改革为推动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圆满的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一)专业建设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两专业获批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 获批省级实验示范中心:人工智能实验中心; (3) 教师荣获四川省首届民办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4) 教师成果 出版教材:8部
教改项(10个):
教改论文(16篇):
(5) 外出调研 1) 走访华为公司鲲鹏中心; 2) 走访在线支点公司; 3) 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峰会; 4) 走访了成都天成恒驰科技有限公司; 5) 走访了成都世纪阳天科技有限公司; 6) 走访了成都邦飞科技有限公司; 7) 调研北京独创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和亿创宏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8) 受四川省建筑防水协会邀请,为四川防水企业开展“如何利用科技力量辅助建筑修缮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主题交流; 9) 参观北新蜀羊并做交流; 10) 参观四川威盾新材料有限公司; 11) 参加参加四川省网络安全创新服务基地校企研讨会; 12) 网络空间安全系前往四川安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校企生态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交流; 13) 参加2020年信息网络安全协会年会。 (7)日常教学 计算机学院有学生4200余人,今年以学校转设为契机,规范教学文档管理、存档,优化日常教学管理环节,提升教学质量。在全院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教学工作稳步开展。完成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拟定2021级10个专业培养方案;全年开课180余门,开课班级800余个;安排考试500余场;毕业设计管理1176人次;日常课堂教学巡视200余人次;4000余人次的成绩管理;1200余人次重修报名、重修开课等工作。
三、学生工作 (一)队伍建设 队伍管理上,我院按照规范、严格、人文的原则,完善更新二级管理制度,做到日常工作有记录,有制度、有计划、有总结。组织全体辅导员签订年度考核责任书,明细考核内容,有过程有目标,月月考月月公示,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加强辅导员业务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在辅导员综合能力上,优化辅导员的发展路径,带领学工团队试行矩阵管理模式,形成一个横向系统,使得在专项下面均有团队。 取得成效:(1)学生工作队伍获奖方面,张明申报的学生工作创新论文《基于校社共建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以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为例》荣获2021年度全国民办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成果三等奖,张明获评2020年中共四川省教育工委第六届四川省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组织员严腾获得2020年学校“最美教师”称号;(2)科研方面,带领全年学生工作队伍发表论文8篇,张明主持四川省级项目2个(重点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项目资金为2000元),张明主持2021年学校校级预研项目(立德树人类)1项(重点课题);(3)业务能力提升方面,张明参加全国281期教育部思政司专题培训并结业,组织全体辅导员参加四川·全国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网络培训,全部结业;(4)张明组织成立“导言辅导员工作室”,工作室成员获校级预研项目(立德树人类)3项。 (二)学生教育 长期以来,我院将培养专业能力过硬,社会适应力强的合格技术通才作为计算机学院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新老生教育分类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出懂感恩、有专业能力、有梦想、有诚信的大学生。 取得成效:(1)组织全体学生工作积极探索网络思政工作,组织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计算机学院共计9项师生作品晋级全国评选;(2)深化学生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学院与JA China联合举办了《事业启航》训练营活动。 (三)学生管理 高度重视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围绕考研工作、学风营造、室风检查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学风、室风、资助育人等工作。 取得成效:(1)学风更加浓厚,学风建设全学年早自习出勤达100%。全学年正课出勤90%以上。考研人数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共计34名学生录研(或留学深造)。(2)班级建设更有凝聚力,共有8个班级获评学校2020年度“先进班集体”称号。 (四)团学活动 结合共青团改革,积极推进共青团工作。通过围绕开展“一系一品”、“一系一赛”等工作,积极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取得成效:(1)计算机学院获评2020年成都市优秀学生会评选。(2)在2020-2021年度,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认证中,共计计算机学院综A认证104人,四川省综A认证2020下半年完成14人,2021上半年综A工作目前还在申报中。(3)2021“挑战杯”获得四川省四银六铜,四川省内同类院校排名第三,其中,张明指导学生参与“挑战杯”红色专项赛道获四川省银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三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四川省大学生信息安全技术大赛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98项,我校也荣获优秀组织奖与团体二等奖。共计获得国际级2项,国家级奖项147人次,省级76人次。
四、招生就业工作 在2020-2021学年计算机学院招生就业工作中,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计算机学院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双重模式推进招生就业工作。计算机学院的校友工作稳步推进,同时,更加精准化开展征兵入伍的咨询服务工作。 取得效果:(1)截止到6月22日,2021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4.43%,完成了学校92%的既定目标;(2)深造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34人(其中,国内研究生录取32人,海外深造2人);(3)2020级招生人人数创历史新高,招生1331人,实际报到人数1197人,89.93%。(4)开展优秀校友回访工作,先后近10名校友返回学校,进行校友讲座、技术沙龙等活动;(5)2021届校友王永建、徐荣淞为表达学院培养,特送上锦旗予以致谢。2021届全体毕业生向母校赠送“鼎”一座。
五、校园文化建设 围绕学校整体文化建设需要,结合计算机学院的实际情况,深挖文化内涵,积极通过文化墙建设、集体生日会、节日祝福、集体照、线上文化宣传等多方面,组织全面实施分院文化建设,增加全院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取得效果:(1)计算机学院荣获2020年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组织开展节日祝福、集体生日会、集体照等形式,增强广大教职工的归属感;(3)通过线上的网络软文化营造,积极推送校园正能量,引导网络文化沁润广大师生。广泛组织动员计算机学院师生参加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其中,计算机师生共计9项作品晋级全国评选。
六、宣传工作 积极弘扬主旋律,引导正能量,通过着实有效的宣传方式,推动宣传计算机学院全方面工作。 取得成效:(1)全年在学校官方网站上上传新闻250余篇,发布新闻近130篇;(2)搭建“两微信一微博一抖音”的网络宣传阵地。其中,“百叶计时代”(计算机学院官方微信)关注人数2030人、本学年推文464篇、本学年总阅读量高达45000次、点击“在看”数118次,特开辟“四史学习”专栏,做到每日发布“党史天天读”、开设“四史天天练”特色板块。官方微博“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计算机学院分团委”现有粉丝数3865人、原创及转发微博微博量近9000条、平均每日阅读量4500次,坚持每日发博,做到了让师生每天有东西可读;官方抖音推送29条短视频,平均每条视频播放量1k+、累计获441个赞;(3)依托易班学生工作站平台发布院内活动新闻150篇,起到宣传作用,同时按时提交周报数31次、月报数7次;(4)申请校报专版2个,刊登文章10篇;(5)向学校推送重要新闻和新媒体素材,近10份,受到多家外媒宣传报道。
七、科研工作 教育科学是教育教学发展的第-生产力,教育科学研究是一-所学校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我院以教科研为载体,走特色办学之路,全力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纵向项目(21个):
横向项目(4个):
核心论文(13篇):
专利(4个):
软件著作权(2个):
普刊论文(21篇):
八、人力资源管理 (一) 人才引进 计算机学院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力量,积极引进转设要求的师资队伍建设,经过 一学年的努力,我们总共引进专职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兼职正高8人,副高23人,中级6人。完成了副高职称7人的要求。 (二) 教师培训 (1) 组织教师开展PBL培训; (2) 组织教师参加四川省教育厅的1+X证书试点师资培训; (3) 参加4名教师全国高校网络培训+高校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岗位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 (4) 组织10名教师第二期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培育与申报经验交流会培训; (5) 外派黄曼绮参加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亚马逊 AWS Academy 师资培训; (6) 外派吴雪琴老师参加北京学佳澳(甲骨文)师资线上2门课程培训; (7) 组织教师参加“四位一体”课程建设校内培训; (8) 外派王源源、刘颖老师参与2021年3月“华为鸿蒙系统”首期师资培
九、新经济 (一) 双师型教师培训 (1) PBL导师培训,共计开展了12期(2020.7-2020.10),每次培训人数189人; (2) 外派王源源、刘颖老师参与2021年3月“华为鸿蒙系统”首期师资培训。 完成目标任务。 (二) 配合新经济教育事业部完成产业学院的建立 (1)学校已审批通过ICT学院建设方案; (2)完成与深圳讯方对接,初步完成ICT产业学院建设思路 (3)已制定ICT学院建设人员框架 (三) 项目建设 (1) 中海社区抖音公众号建设工作已停止(因为社区党委书记变更,导致该项工作停止); (2) 高新区尚阳小学机器人基地建设项目已暂停,本学期未招到生源,下学期继续开展该项工作; (3) Intel智能编程实验室(以创收为主)建设项目; (4) 安洵杯CTF大赛,赞助金额4万元,大赛已圆满完成; (5) 中国网安涉外培训项目,已签合同,合同金额19.4万元,项目正在进行中。
十、安全工作 安全工作按照学校保卫处的指导有序平稳推进,学年完成实验室、学生宿舍、办公 室日常安全排查,节假日安全教育、开展消防演练、组建学生安全队伍,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
|||||||||||||||||||||||||||||||||||||||||||||||||||||||||||||||||||||||||||||||||||||||||||||||||||||||||||||||||||||||||||||||||||||||||||||||||||||||||||||||||||||||||||||||||||||||||||||||||||||||||||||||||||||||||||||||||||||||||||||||||||||||||||||||||||||||||||||||||||||||||||||||||||||||||||||||||||||||||||||||||||||||||||||||||||||||||||||||||||||||||||||||||||||||||||||||||||||||||||||||||||||||||||||||||||||||||
其他工作 |
|
|||||||||||||||||||||||||||||||||||||||||||||||||||||||||||||||||||||||||||||||||||||||||||||||||||||||||||||||||||||||||||||||||||||||||||||||||||||||||||||||||||||||||||||||||||||||||||||||||||||||||||||||||||||||||||||||||||||||||||||||||||||||||||||||||||||||||||||||||||||||||||||||||||||||||||||||||||||||||||||||||||||||||||||||||||||||||||||||||||||||||||||||||||||||||||||||||||||||||||||||||||||||||||||||||||||||||
备注:根据部门学年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进行总结,可附业绩情况说明和证明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