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工程技术实验中心是电子类专业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学生的电子专业技能训练、教学实验等任务。电子工程技术实验中心实现了课程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之间的衔接,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工程应用水平。
学校依托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合作的学科优势,突出新型领域的急需人才培养,大力投入对应用电子实验中心的规划建设。本年度基于前期实验室管理经验, 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多项运行机制、确定教学中心人员、并着重开展了集成、机械、电气基础领域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实验室管理工作是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和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先决条件,为此,本中心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为保证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中心多次研讨后确定了实验室管理机制:
1.建设运行机制:成立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和运行管理委员会。由校级领导牵头,教务处、实验处、科技处和各二级分院部门构成,高效协调和推进示范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 以此保证示范中心建设深入契合学校整体发展战略。
2.教学指导机制:成立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委员会由示范中心主任和校外专家组成,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
3.规范管理机制:学校层面制定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流程》、《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示范中心细化制定了《实验室管理制度》、 《学生实验守则》、《仪器管理维护守则》以及《安全卫生制度》等相关的管理规范制度,保证中心实验教学活动、实验室开放活动等的高效运行。
4.责任专人机制:示范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全面负责中心事务管理、发展规划的工作。副主任分别针对集成电路领域、机器人领域、无人机领域开展重点专精建设。 示范中心的教师队伍由三部分构成:(1)系主任、专业负责人为骨干的教学队伍;(2)兼备工程师和教师能力的“双师型”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3)地区名校教授和企业技术人员构成专家团队。
5.组织管理机制:示范中心实施实施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层面负责人事聘任、经费保障、设备采购和战略项目规划落实等教学建设管理。分院层面负责实验室管理、教学运行、教学改革、特色培养、 学生竞赛,会议培训、社会服务等教学运行管理。
1.基础实验室建设情况:
基础领域实验室是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它为基础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实验和研究条件,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至关重要。实验中心共建设有三个基础领域实验室:
集成基础领域实验室,包含微电子基础实验室和集成电路版图人才培育基地、集成电路工艺与器件仿真实验室,场地面积约319m2;
机械基础领域实验室,实验中心建设有智能控制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机械创新实验室、PLC(可编程控制器)实验室,占场地面积约539m2;
电气基础领域实验室,通信与信息协会实践基地、电气工程综合实验室,场地面积约171m2。
实验室本年度担任教学2628学时,总计有2125位学生次参加了课程,涉及6个专业,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实验室教学。此外,实验室所承担的创新创业活动4项,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发明创造方面, 学生获得了5项发明专利,彰显了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成果。开发了5门实验课程,自编讲义3本;通过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并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奖。
2.对外交流合作
2018年6月12日与宜宾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王勇,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双方探讨了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验实践教学及教学改革等方面问题;
2018年10月23日日企三荣高科有限公司中国区部长安达晴康、中国区技术主管梁东、HR主管赖欣来实验中心洽谈交流合作事宜;
2018年11月17日实验教学中心教师一行六人前往成都芯满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学习,了解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和目前市场行情;
2018年12月6日广东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参观实验中心,并对实验中心的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
3.安全运行
2018年11月9日中心开展了消防知识讲座,并为每个实验中心配备了一套防火毯、毛巾、急救箱,开展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工作;
2018年12月27日,实验教学中心委员林国伟,教师李洋、孙轲对实验中心实验室进行了安全排查。主要检查用水用电,空调插座等是否完好,消防设施是否正常,消防通道是否畅通等。
中心主任由许宣伟院长担任,全面负责中心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管理工作。高大伟、王旭等担任中心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实验中心教师和技术人员4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5人、高即工程师4人, 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人员总数的97.7%,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占人员总数的33.3%。
经过实验中心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管理和服务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心的部分教学仪器设备老化,平时的保养和维护也存在疏漏,导致一些老化的教学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护理;
2.中心在开放服务、示范引领作用、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当前中心开放的范围和服务内容还不够充分,在示范引领作用、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实验中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开放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提高信息化水平,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下一年度,实验中心将以服务师生为核心工作理念,努力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2019年工作计划如下:
1.注重人才培养。学校一直注重人才培养工作,努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此,实验中心将增加与企业和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项目合作、科技创新等机会;
2.重视创新能力。以实验中心为基地,开展科研实践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开展课程设计、科技创新、双创项目、创业比赛等实践活动,落实以“厚德、博学、笃行、宽容”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针;
3.扩大中心开放。实验中心将进一步积极主动地与各类企业、机构的合作,以推动高校与产业界之间的交流合作,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协调双方的资源优势,推动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